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工技艺、传统工艺等都与劳动课程紧密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传统工艺制作,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被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济南市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实践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发《我是非遗小传人》劳动教育课程。 《我是非遗小传人》劳动教育课程利用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学校、发
5月21日,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暨通州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举办。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下的劳动教育变革”为核心,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地域文化特色、科技创新、产业优势相结合,构建大体系、全领域、长链条的劳动教育新格局,培养未来的新型劳动者。 “运河小菁英”展示特色劳育成果 近年来,通州区立足运河文化组织
乡情作为民族精神和物质实践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江浙地区有着悠远的耕读文化传统。笔者执教的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地处海曙区奉化江西岸冯家村,自然环境优越,是一所赓续乡土传统的百年老校。这里地域特征鲜明,农耕底蕴深厚,劳动资源丰富;周边工厂林立,勤工务农氛围高涨,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组织学生参与广泛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便利。 一、搭建渗透式乡土实践
劳动教育已正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但在部分学校,其被边缘化、流于形式等现象并不少见。 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好的劳动教育,不是课表上可有可无的课程,不是打卡、摆拍,而是让学生们真正挽起袖子、俯下身子参与的实践。 有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并未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开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文昌实验小学坚持“生活即教育,劳动出真知”的育人理念,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家庭基础+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协同机制,探索出一条劳动教育新路径。 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发现低年级劳动教育存在“学校重视,家庭忽视,社会无视”的现象,低年级部分学生劳动经历匮乏。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此外社区劳动资源尚未与学校劳动教育有效衔接。为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响应国家政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实验小学以“培养行于礼、善于思、格于物、达于美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创新构建“耕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性设计、多维度实践和科学化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需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然而,长期以来,劳动教育面临场地受限、内容单一、形式固化等困境,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育人效果弱化。研学旅行作为连接校内外教育的桥梁,以其“实践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校坚持“培养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的新时代人才”的育人目标,推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落地落实,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和劳动任务群,构建“人人有选择”的课程体系,组织“人人能参与”的实践活动,开展“人人有成长”的星级评价,践行“人人皆可为”的育人理念,通过创新“三类课程”,发布“三张清单”,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学校学、家中练、社会去实践”的实施路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悟价值、创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近日,湖南某中学的春游视频引发网民点赞。视频中,八年级的学生自带食材,就地用砖块垒起简易的灶台,开始生火做饭,做饭过程相当娴熟,时不时还能熟练地颠锅,引来现场“哇”声一片。眼下,背着锅碗瓢盆去春游,已经成为春日里郊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全程自主进行生火、切菜、掌勺等,沉浸式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 好的劳动教育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为何一场春游活动会受到学生的青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自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以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