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教育要从“技能传授”转向“素养培育”,通过多样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立足新课标理念,对农场课程进行了系统优化,实现了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和实施路径的全面升级,推动劳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体系重构。学校将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力指标,融入“农耕体验”“体验创造”“自然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这一重要论述为破解传统思政教育“悬浮化”“空泛化”难题指明了实践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往往与其所在城市密不可分。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承载着城市文明形态创新的价值引领,又与思政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本质要
11月10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教联体工作暨“五好”关工委建设推进会。会议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对以教联体和“五好”关工委建设助力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指出,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心理关怀、文化育人、服务青少年全面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近日,淄博市发布《关于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高质量推进校家社网协同育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健康五大场域纳入协同育人体系,勾勒出新时代育人的“全息图谱”。这不仅是对立德树人工作的精准落地,更是一次对“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深度诠释。当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如何让立德树人真正成为一场全社会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也创造了人们的幸福生活。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去劳动,去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孩子太小,吃不了苦”“学业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去劳动?”“万一发生安全事故怎么办?”“不是有保洁员、有扫地机器人吗,还需要孩子亲自去打扫卫生吗?”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学生从小参加劳动持质疑态度,甚至有些家长会自己或花钱请保洁人员到学校去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首次提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概念,并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 《意见》的印发有何重要意义?对新时代科技教育开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各地已有哪些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快和小编一起来看—— 战略升级: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 《意见》提出,以科学、技术、
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12日,教育部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发布会,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意见》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跟小编一起了解——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坚持守正创新、遵循规律
在“AI+美育”时代,美育校本课程建设正在发生变化。AI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AI时代的美育校本课程建设,应采取什么样的推进机制和策略?如何利用AI激发美育的生机? 笔者认为,以AI赋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建设,重在建立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智慧课堂AI学伴常态化应用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AI+美育”背景下,美育校本课程建
北京正值金秋时节。 11月6日下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人民教育》杂志承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基础教育平行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展望“十五五”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图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陈秋燕、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刘月霞、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等出席论坛。 具体内容跟小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