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未来五年教育怎么干?“十五五”规划建议指明方向。我们梳理了其中教育相关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部分提出——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1)“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的五个“新突破”,每一个都来之不易、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而五个“
“看,两本交叠的书居然拉不开!”日前,在河南省洛阳市科学技术馆内,18名小学生正沉浸在摩擦力的奇妙世界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教室里,20多名学生化身“文物修复师”,破碎的陶片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千年古都洛阳丰富的社会资源正成为学生的生动实践课堂。“当学校推倒‘围墙’、家庭走出迷茫、社会敞开资源库,孩子们收获的将是整座城市的滋养。”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梁
在传统认知中,美育常被囿于校园围墙之内,审美体验只能来源于课本与课堂。真正的美育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它应当如根系般深入生活的土壤,从更广阔的世界中汲取养分。让融合之美打开校门的美育新天地,正是要打破这种无形的边界,让美育在校园、社区、城市的多元互动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校园之美与社区、城市之美互动融合,构成美育拓展的地理维度。校园不是隔绝的象牙塔,而是城市文化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社
近年来,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效显著,一至九年级的科学课不仅从无到有,而且课时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总课时占比已经增至8%—10%,独立设置了信息科技、劳动课程,有专职的科学课教师,并能严格按照课程表实施教学。 从“量”的角度而言,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总课时占比已经增至8%—10%。按照这个比例,小学生科学课的周课时数在2—4节。以均值3节课为例,每周3节科学课,课时数不算少。在课时得
10月22日上午,洛阳举行“洛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晓峰介绍“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副局长梁晓丽、李灿辉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紧紧围绕“抓改革、优布局、促提升、强作风”工作主线,以建设与国家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先后入选国家基础教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交织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逐步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模式转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变革旨在满足社会对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程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比重不得低于10%,这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战略不谋而合。本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对劳动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与实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十条措施》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1.问:出台《十条措施》的主要背景和考虑是什么? 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事关立德树人,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字是门楼书是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自儿童入学起,“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便成为教师的谆谆教导,“字如其人”也曾作为评价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键盘输入逐渐取代纸笔书写,不少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结构、笔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日渐薄弱,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书写能力不足、书写意愿不强,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