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个一”(一个中心、一支团队、一套课程、一张地图、一个品牌)为抓手,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构建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新生态。昆山市家校合作项目获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
日前,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了《中国研学旅游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274家研学类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报告》指出,当前研学旅游已从“旅游+教育”的简单叠加,演进为承载文化传播、实践育人、数字体验等多重价值的文旅业态。《报告》建议,应擦亮在地研学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深度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在地化+教育化”课程等。 研学旅游的功能在于打破课堂边界,
一、协同育人机制启动 2023年1月19日,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该机制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知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动部门联动,强化条件保障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民族未来竞争力的战略考量,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推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落实文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将劳动教育提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省首届中小学生科学创新优秀作品展示活动获奖名单的公示 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二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暨首届中小学生科学创新优秀作品展示活动的通知》(豫科协发〔2025〕37号)精神,首届中小学生科学创新优秀作品展示活动经分赛区选拔、省级初审、现场评审等环节,共评出一等奖52件、二等奖68件、三等奖75件。现将获奖名单(详见附件)予以公示。 自公
10月30日,无锡市新吴区“悦心”成长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全国首家实体运行的“AI+心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中心坚持科技赋能心育,协同共育成长,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区10万名师生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服务新体系,标志着新吴区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全方位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了解,“悦心”成长中心的建设背景源于新吴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需求。近年来,新吴区以“政府统筹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扬州市举办,这是继2024年9月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会之后,在扬州举办的又一场协同育人的思想盛会。 2024年1月,扬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设区市。一年多来,扬州构建起“一套机制、一个基地、一家智库、一批教联体”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聚焦“线”上延伸,打通场馆资源链、优化学校
在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当《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在狱中仰望光明的片段投射在屏幕上,孩子们的眼眶悄然湿润;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海航班的教室内,学生深情朗读《黑牢诗篇》和陈然的《我的“自白书”》,悲壮的历史穿越时空,在年轻的声音中回响……重庆构建起跨部门、跨学段、跨场域的协同机制,打造“红岩思政”育人品牌,95.8%的学生成为“红岩思政”课的“真爱粉”,多项案例获国家级推广。 作为“英雄之城”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47项竞赛活动为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一起看名单—— 《通知》明确—— 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5年10月至2028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不得在高校招生中违规使用竞赛结果。 为方便广大家长学生
宜阳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公布首批宜阳县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 各高中、中心校及局直学校,各相关单位: 为积极推动我县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按照《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洛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办〔2025〕10号)和《宜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宜阳县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体局联合县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