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市积极创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创新品牌,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努力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聚焦机制,加快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洛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洛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洛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洛阳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家庭教育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 2025年度河南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知 教办体卫艺〔2025〕269号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单位(实验学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度河南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办体卫艺〔2025〕96号)精神,省教育厅组织举办了2025年度河南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回归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推动区域劳动教育实践,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出台相关文件,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明确指引。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在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下,立足学校实际,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责任意识、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的培养目标相融合,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构建起“三阶四全五融通”劳动教育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落实“沃土计划”“脱颖计划”的关键途径。只有厚植科学教育“沃土”,才能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果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受应试影响,衍生出一种比较功利的评价导向,就会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推进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改革,优化科学教育生态。 1.扭转功利短视的教育评价导向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破解功利化评价
近日,甘肃出台《甘肃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扎实推进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试点,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方案》明确,从2025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采取“示范带动+区域推进+学校创新”的多方协同模式,构建7个实践育人圈+N个实践教学联系点的“7+N”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当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与价值均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深度反思,并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开展实质性探索,对促进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有效开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为此,小学劳动教育应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系统构建涵盖“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保障”的完整闭环,从而为持续激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在劳动教育评价的探索过程中,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
近日,江苏扬州市教育局举办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扬州实践”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布了扬州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的实践举措、阶段性成果及未来规划,展现扬州市在协同育人领域的探索与成效,并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媒体关切的问题。 据扬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市自2024年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坚持以“五个一”举措为抓手,系统构建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全面汇聚协同育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场域结构性短缺、课程实施碎片化、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以“六园建设”(校园、田园、社园、家园、创园、萌宠园)为路径,构建立体化劳动教育场域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各场域定位明确、互相协同:校园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枢纽,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家园作为劳动教育的延伸场域,筑牢生活实践根基;社园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源枢纽,提供多元支持;田园作为实践基地,构建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承载着塑造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奋斗精神的关键使命。 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新的特点,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它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单一模式,通过跨领域整合与实践创新,构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育人体系。 现特邀首届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围绕劳动教育的新特点,探讨如何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聚焦
“有了家长驿站,接送孩子不再怕风吹日晒,还能给学校提建议、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在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的东方二中,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对校门口的家长驿站赞不绝口。 家长驿站位于东方二中校门两侧,面积约400平方米。它利用校园内临街的闲置空地,增添了风雨长廊和长条座椅,设置了家长休息区、家长阅读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区、家庭教育交流区等功能区域。它不仅兼顾了实用性、美观性,还融入了校园文化元素,成为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