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扎实做好学校暑假研学工作,近日,济南一些学校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总体安排,经过田野调查发现许多抗战遗存。这些散落民间的抗战遗存,作为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历史见证物,记录着抗击侵略的感人事迹与宏大历史图景,无疑是学校暑假研学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难得的鲜活教材。 抗战遗存一般是指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留下的具有历史、文化
7月9日,东方神韵红色研学馆全国首馆在洛阳理思实验学校开馆,该研学馆是在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华诗词学会的悉心指导与全力支持下,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前沿阵地。 东方神韵主作品,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一项独一无二的创举,也是落实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话精神的代表力作,在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华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历时4年创作时间,它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勇和
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引领、思想凝聚、价值塑造等作用的集中体现。“大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要素的协同和结构的优化,善用“大思政课”就是要立足时代,以生动的现实、鲜活的实践讲透科学理论,讲清使命担当,指引奋斗方向。建设“大思政课”,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环节。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需要在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元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发现“潜值”,打开“五卡博物行”的过程性评价 家庭金卡、党建红卡、研学黄卡、实践绿卡、科技蓝卡组成博物馆“五卡通”,我们以“五卡”研学体系为核心,串联博物馆与思政教育,将革命精神、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实践,把每一次的经历记录在“五卡博物行”中,让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扎根于新时代学生的心中。 家庭纪念金卡。以家庭为单元的博物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热”力十足,被视为行走的思政课,“金课”迭出。学生一路看、一路听,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红色精神力量的冲击,于思想深处激起层层波澜。 红色研学旅行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吸引力强,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研学旅行相比,红色研学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激发他们关注与探索的欲望;二是真实度高,红色研学的最大特点是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还原历史情境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红色研学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更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实践平台。 近年来,大中小学红色研学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课程整合与红色实践相结合方式,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上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能提供直观的文物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能打破学科壁垒,重组教学内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博物馆+大主题:厘定博物馆思政学习目标 我们梳理了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与多家博物馆资源的结合点,明确不同学段博物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目标的纵向衔接,围绕不同年级
世界是一本大书,研学是行走的课堂。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学习并非简单的“场馆+实践”,打造深度体验的“行走思政”,是以博物馆资源为载体,通过素养导向的目标链设计、表现性的任务群构建以及主题性实践,形成连续的学习链。 我们以学校的“大运河博物馆思政课”为例。 基于不同学段设定目标 大运河经江苏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8座城市穿流而行,沿线有多家博物馆讲述着运河人的故事。 在大运河博物馆思政课的内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近日,青春的歌声萦绕在湖北大学小礼堂上空,来自湖北大学四个学院的青年学生用一首《青春》的演绎开启了一场“声”临其境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特色实践课程。 本次音乐思政课以“传承抗战精神,担当复兴使命”为主题,结合师范学院辅导员张驰公共选修课《流行音乐演唱》结业考试,探索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来自湖北大学16个学院的30名本科生和附属中、小学的70余
近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圆满落幕。基础部数学和英语教学团队经过初赛和复赛,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为学院公共基础学科建设书写崭新篇章。 此次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基础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耕。近年来,部门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方式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数学教学团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