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一体化的本质如何把握?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理论”如何与思政一体化融合?日前,一场以“立德·赋能·成长”为主题的思政引领力与学生成长研讨活动在宁波慈溪市拉开帷幕,该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组织教师代表围绕提升思政引领力、创新学生成长指导实践展开深入讨论。 近年来,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立足思政一体化的育人逻辑,依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实践主题。慈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国庆表示,当地以教育家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面对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时代命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实践生态系统,既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对“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实践性回应。从共生理论视角审视,研学实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其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多元主体
指导学生插秧 9月17日,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珠海新闻发布厅举行。本次发布会旨在展示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果,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情况,营造全社会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良好育人氛围。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珠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中原、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香洲区副区长陈继彬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朱清发主持。 政府统筹
近年来,研学旅游已成为教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202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培育研学旅游专门人才”“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研学旅游相关专业和设置相关课程,培养研学旅游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和活动管理专门人才”。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提出:研学旅游发展中“人”是最大的动能,也是最大的瓶颈;如果说
9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联合行业高校院系、能源企业、地方共建单位、中小学校等三十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地蕴厚德·学脉铸魂”协同育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并同期举办立德树人院系综合机制改革试点交流研讨会。 交流研讨会深入探讨协同育人联盟运行机制及立德树人综合改革核心问题,会议共同讨论、审议通过了《“地蕴厚德·学脉铸魂”协同育人联盟建设方案(讨论稿)》,各单位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并加入
在2024年市北区中小学研学课程优秀案例评选中,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打造的海洋文化类研学课程《拥抱海洋,蔚蓝“童”行》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系统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成果,成功获评优秀案例,以海洋之“亮蓝”为学校“雅正”德育品牌注入全新活力,为学生成长底色增添别样光彩。 作为与海为邻的海滨城市,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市北区实验小学立足这一优势,开发《拥抱海洋,蔚蓝“童”行》研学课程,旨在深入
创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目标的路上,这个学校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一起来看!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秉承“崇德立心、启智育人”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托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德’养心、‘三全育人’:城区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确立了“育大德养红心、育公德养仁心、育私德养善心”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目标,致力
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颁布,目的在于回应新时代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思政课程教学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的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积极探索小学思政课程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小学思政课堂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一、学科素养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校家社需要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其启智润心、以美育人的功能,以艺术教育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审美趣味和社交能力,并将其与数字教育深度结合,为孩子打开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艺术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儿童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艺术领域,发掘自己的艺术爱好。父母和教师可以努力做孩子艺术追求之路上的同
科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进阶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理念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采用进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模型建构能力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解决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进阶学习方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