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无锡市新吴区“悦心”成长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全国首家实体运行的“AI+心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中心坚持科技赋能心育,协同共育成长,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区10万名师生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服务新体系,标志着新吴区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全方位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了解,“悦心”成长中心的建设背景源于新吴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需求。近年来,新吴区以“政府统筹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扬州市举办,这是继2024年9月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会之后,在扬州举办的又一场协同育人的思想盛会。 2024年1月,扬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设区市。一年多来,扬州构建起“一套机制、一个基地、一家智库、一批教联体”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聚焦“线”上延伸,打通场馆资源链、优化学校
在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当《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在狱中仰望光明的片段投射在屏幕上,孩子们的眼眶悄然湿润;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海航班的教室内,学生深情朗读《黑牢诗篇》和陈然的《我的“自白书”》,悲壮的历史穿越时空,在年轻的声音中回响……重庆构建起跨部门、跨学段、跨场域的协同机制,打造“红岩思政”育人品牌,95.8%的学生成为“红岩思政”课的“真爱粉”,多项案例获国家级推广。 作为“英雄之城”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未来五年教育怎么干?“十五五”规划建议指明方向。我们梳理了其中教育相关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部分提出——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的五个“新突破”,每一个都来之不易、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而五个“
“看,两本交叠的书居然拉不开!”日前,在河南省洛阳市科学技术馆内,18名小学生正沉浸在摩擦力的奇妙世界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教室里,20多名学生化身“文物修复师”,破碎的陶片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千年古都洛阳丰富的社会资源正成为学生的生动实践课堂。“当学校推倒‘围墙’、家庭走出迷茫、社会敞开资源库,孩子们收获的将是整座城市的滋养。”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梁
在传统认知中,美育常被囿于校园围墙之内,审美体验只能来源于课本与课堂。真正的美育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它应当如根系般深入生活的土壤,从更广阔的世界中汲取养分。让融合之美打开校门的美育新天地,正是要打破这种无形的边界,让美育在校园、社区、城市的多元互动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校园之美与社区、城市之美互动融合,构成美育拓展的地理维度。校园不是隔绝的象牙塔,而是城市文化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社
近年来,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效显著,一至九年级的科学课不仅从无到有,而且课时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总课时占比已经增至8%—10%,独立设置了信息科技、劳动课程,有专职的科学课教师,并能严格按照课程表实施教学。 从“量”的角度而言,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总课时占比已经增至8%—10%。按照这个比例,小学生科学课的周课时数在2—4节。以均值3节课为例,每周3节科学课,课时数不算少。在课时得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交织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逐步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模式转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变革旨在满足社会对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程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比重不得低于10%,这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战略不谋而合。本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对劳动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与实
“字是门楼书是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自儿童入学起,“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便成为教师的谆谆教导,“字如其人”也曾作为评价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键盘输入逐渐取代纸笔书写,不少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结构、笔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日渐薄弱,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书写能力不足、书写意愿不强,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