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将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贯彻落实?记者就此
劳动实践项目是丰富学生劳动经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当前,各地学校普遍重视开发全面系统、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清单,但是,对于清单中的具体劳动实践项目设计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许多学校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导致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存在简单化、形式化、虚表化现象。为此,可以从杜威关于“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必须体现交互性和连续性”的观念出发,思考
80多年前 山河破碎,家国危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是谁 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发出最后的吼声 是谁 用血肉之躯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从赵一曼的绝笔信 到新安旅行团的少年足迹 从地道战中的军民同心 到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 每一个抗战故事 都是一颗火种 照亮民族觉醒的道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推动我市高质量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锚定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目标,到2024年底,市直学校家长学
2024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国科协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跟小编一起来看↓↓↓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
如何在使用家用垃圾桶时“解放双脚”?在广东实验中学,学生江浩源和同学在劳动课堂上,对一个个普通家用垃圾桶施行“外科手术”。他们发现,改造后的家用垃圾桶时常“不听使唤”,于是一起查找原因。 江浩源和同学改良接口设计,更换接头,完成了垃圾桶的升级改造。他们通过安装语音感应、远程红外感应等装置,让普通家用垃圾桶变身为智能垃圾桶。 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积极创新实践,深度挖掘高中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学校注重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双重战略背景下,乡村美育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育人,让美育真正扎根乡土、滋养生命?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光明小学用15年实践,落实“自然—传统—数智”三维协同的美育生态发展路径,强调在完整真实的环境中培育儿童的审美感知力、文化认同感与生活创造力,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美育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取法自然:在天地课堂中培育生命觉知 “美者,甘也。”《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基础性、人文性学科,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是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通过跨学科融合方式,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常态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介绍,目前,一至九年级均已开设了科学课,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总课时占比已经增至8%-10%,独立设置了信息科技、劳动课程。 周大旺介绍,教育部持续推动中小学校加强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努力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教育部主要从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并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而红色文化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潜力与价值,能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政治信仰、培育奋斗精神提供重要指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实地观摩、情境体验、互动参与等方式激发情感共鸣、强化责任担当,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以红色研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