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落实“沃土计划”“脱颖计划”的关键途径。只有厚植科学教育“沃土”,才能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果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受应试影响,衍生出一种比较功利的评价导向,就会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推进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改革,优化科学教育生态。 1.扭转功利短视的教育评价导向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破解功利化评价
当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与价值均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深度反思,并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开展实质性探索,对促进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有效开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为此,小学劳动教育应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系统构建涵盖“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保障”的完整闭环,从而为持续激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在劳动教育评价的探索过程中,绍兴市柯灵小学教育
近日,江苏扬州市教育局举办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扬州实践”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布了扬州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的实践举措、阶段性成果及未来规划,展现扬州市在协同育人领域的探索与成效,并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媒体关切的问题。 据扬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市自2024年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坚持以“五个一”举措为抓手,系统构建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全面汇聚协同育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场域结构性短缺、课程实施碎片化、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以“六园建设”(校园、田园、社园、家园、创园、萌宠园)为路径,构建立体化劳动教育场域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各场域定位明确、互相协同:校园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枢纽,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家园作为劳动教育的延伸场域,筑牢生活实践根基;社园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源枢纽,提供多元支持;田园作为实践基地,构建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承载着塑造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奋斗精神的关键使命。 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新的特点,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它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单一模式,通过跨领域整合与实践创新,构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育人体系。 现特邀首届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围绕劳动教育的新特点,探讨如何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聚焦
未来的答案,就藏在今天的创新实践中。今天,让我们跳出书本,畅游洛阳市科学技术馆,在互动体验中激发科学兴趣;深入格力智造工厂,感受“中国智造”带来的震撼。 一、研学背景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我们从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更深刻的记在脑海里,从而给我们带来更长远的影响。 洛阳市科学技术馆和格力智能工厂分别代表洛阳市科技教育和工业生产领域的前沿,它们拥有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的研学之旅,让我们共同走进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回望峥嵘岁月;在龙凤山四史馆的“四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研学背景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和龙凤山四史馆是洛阳市的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创立于1985年5月,原址为始建于1938年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则建于1831年建成的一所宅院),
今天,让我们走进栾川抱犊寨,触摸红色历史,探索自然奇观,传承文化基因。 一、研学背景 栾川抱犊寨作为集红色历史、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研学基地,这里是豫西抗战的重要遗址,留存着丰富的革命史料与战斗遗迹,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其独特的天险地貌与山地生态系统,是地理、生物学科实地探究的天然课堂;而传承百年的豫西民俗与古寨建筑,更是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文历史的活态样本。 本次研学活动以“知
今天,我们将走进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在竹梦小镇见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研学背景 在当今,中国大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革命精神与创新精神并举。学生们踏上了前往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和竹梦小镇的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现代乡村振兴的发展。 首先,学生们抵达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这个基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烈李翔梧而设立的。李翔梧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
十月一日国庆节,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也祝各位朋友们节日快乐! 这个小长假,国庆巧遇中秋,家国同庆,正是出发探索、收获成长的好时节!我们精心策划了5条特色鲜明的研学线路,邀您在行走中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乡村振兴的脉动与科技强国的力量。快来带孩子开启假期研学之旅吧! 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聆听中原大地上第一个党组织的星火初燃;步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重温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