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在3月6日的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 其中重要一点,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2025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思政课是落实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四川邛崃作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乡土美育资源优势。邛崃市教育局依据《邛崃市中小学高质量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试行)》,充分挖掘丰饶的物产资源、乡土技艺资源、乡土人文资源等,形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美育新格局。 建强乡土美育师资队伍。上好美育课,关键在教师。邛崃市教育局先后选派美术、音乐学科为主的3批260余名教师赴成都市中心城区学校进行脱产跟岗学习,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五育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当前,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以“玉米的一生”为劳动课主题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旨在尝试解决以上问题,以期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五育并举。 一、基于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玉米的一生”跨学科课程目标 (一)德育目标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的校园百草葳蕤——中药种植园里的艾草、薄荷、芦荟、栀子、菖蒲、碗莲、金钱草、迷迭香郁郁芊芊,金银花长廊中的金银花与麦冬长势喜人,空中草药廊上各种常见中药材标本琳琅满目,校园四时氤氲着草药的芬芳。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中医药文化融合,设计实施了“魅力本草,劳动至美”中草药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沉浸式劳动体验中感受中草药之美、中医之博大、中华文化之魅力。 以生为本,建构课程
劳动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及劳动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也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倡导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强调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责任感、自信心、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等。比如美国的劳动教育主要采用“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服务性学习”三种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
如何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这是思政课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思政教育模式,而高质量的“大思政课”建设正是这一时代需求的关键所在。构建高质量的“大思政课”,需要借助新时代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校本德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以及数字化资源等,共建“大思政课”资源体系。为此,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政治教研组积极围绕建设“大思政课”这一主线
在当今时代,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愈发显著,但传统美育模式在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多元化需求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山东省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推动美育创新发展,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突破传统美育的藩篱 开展跨学科美育教学实践。为改变传统美育侧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局限于美术、音乐等特定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的现状,学校树立跨学科融合的美育观念,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
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围绕“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生命的自觉”的劳动教育目标积极开展课程实践,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设计实施“三个一”劳动微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一个锤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未来工匠需要具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校以“锤”为意象,将“铝合金锤子的制作”纳入通用技术课的常态内容。铝合金小制作投入少,开展方
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深化推进劳动教育校家社协同”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以及一线教师近400人参与。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编制与实施说明》,指导中小学校“一校一策”,科学、合理编制劳动教育清单,规范、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各项任务。全国多地教育部门积极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和资源,旨在凝聚家校
普通高中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承上启下,其课程实施的要求和方式有别于其它学段,其考试评价的要求和方式也区别于同学段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学承担着铸魂育人和服务升学的双重任务,在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重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学既要能让学生学得进、考得出,又要能让学生真的信、真想做、带得走,需要坚持学生立场,在“有意思”上下功夫。 一、学生心目中的“有意思”思政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