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未来校区上演。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广电局联合主办的“探源中华文明 传承红色基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暨增强文化自信大思政课活动在此举行。活动以“舞台展演+情景思政课+互动体验”的创新形式,吸引近200名师生、文博专家及媒体代表参与,成为一堂“破圈”传播的青少年文化自信公开课。 静态展区: 陶艺扎染黏土“活”起来
“同学们看,这就是遵义会议的旧址,当年的煤油灯曾照亮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夜……”昨日,在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庆“六一”艺术展演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成果展活动现场,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云上思政课”正在娓娓讲述。 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并寄语青少年。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治东,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诚为“东华之星”授予徽章。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松江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华为
日前,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编制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从谋划转向落实。 教育部新媒体矩阵“走进改革现场——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进行时”栏目,聚焦各地各校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的创新实践。今天,一起来看甘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更好落实文件精神,江西省广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将生活引入课堂、实践植入课堂、探究融入课堂,采取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赛中学的方式,积极探索“实践课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学课堂玩中学,点燃学生科学兴趣。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
5月12日,以主题为“智启未来·科教融合”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圣陶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现整理刊发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分享的学校做法,以飨读者。 科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主渠道。北京一零一中学积极探索纵向贯通、横
教育的意义不应局限在课堂之内,也应延伸至校外教育活动的广泛领域。研学旅游通过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实践价值与实践路径两个维度,系统探讨研学赋能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学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守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一体化目标要求各个学段之间“承前启后”,注重育人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协调性,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实践中,处于奠基阶段的小学思政课教学,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 过去,小学思政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教学趋于形式化,流于照本宣科。教师授课时,多从道德视角观察和分析课程内容及相关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德育为引领的取向,但也容易让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要求“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教学语言文字,更要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让思想性、政治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李海啸老师是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
“五育融合”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到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进而实现五育的整体生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为,依托本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寻找思政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契合点,从理念融合、学科融合、活动融合等多维度构建大思政课程,无疑是一种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策略。 一、树立包容的思政课程育人理念 “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是鲁迅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