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能提供直观的文物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能打破学科壁垒,重组教学内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博物馆+大主题:厘定博物馆思政学习目标 我们梳理了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与多家博物馆资源的结合点,明确不同学段博物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目标的纵向衔接,围绕不同年级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近日,青春的歌声萦绕在湖北大学小礼堂上空,来自湖北大学四个学院的青年学生用一首《青春》的演绎开启了一场“声”临其境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特色实践课程。 本次音乐思政课以“传承抗战精神,担当复兴使命”为主题,结合师范学院辅导员张驰公共选修课《流行音乐演唱》结业考试,探索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来自湖北大学16个学院的30名本科生和附属中、小学的70余
铃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 在一所县城小学的操场上 一群学生围在体育老师周围 听他讲着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中 红军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 跋涉过渺无人烟的草原……” 面前的草地上 摆放着栏架、木哑铃、小红旗等道具 “今天这堂课 就让我们重走‘长征路’” 随着老师的指令 绿色的操场成了红军爬过的草地 围栏的障碍被想象成他们翻越的雪山 学生们爬坡、钻洞、跨越障碍 逐渐把自己代入红军长征的情境中 这是一
“在温州,榕树随处可见!”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单心悦对记者说,“榕树是温州的市树,它不仅外表高大,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记得有一次台风来袭,狂风暴雨把许多小树都吹倒了,可榕树却依然挺立。每当遇到困难,我就告诉自己:要像榕树一样坚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川、河流、草木……总会在无形之中塑造着当地人的精神特质。如何让这些地方特色融入思政教育,滋养新一代少年儿童?如何让大中小学思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更好落实文件精神,江西省广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将生活引入课堂、实践植入课堂、探究融入课堂,采取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赛中学的方式,积极探索“实践课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学课堂玩中学,点燃学生科学兴趣。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
5月12日,以主题为“智启未来·科教融合”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圣陶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现整理刊发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分享的学校做法,以飨读者。 科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主渠道。北京一零一中学积极探索纵向贯通、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守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一体化目标要求各个学段之间“承前启后”,注重育人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协调性,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实践中,处于奠基阶段的小学思政课教学,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 过去,小学思政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教学趋于形式化,流于照本宣科。教师授课时,多从道德视角观察和分析课程内容及相关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德育为引领的取向,但也容易让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要求“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教学语言文字,更要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让思想性、政治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李海啸老师是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在3月6日的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 其中重要一点,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2025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思政课是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