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要求“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教学语言文字,更要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让思想性、政治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李海啸老师是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火爆出圈,为各个领域带来新场景、新应用,“数字+美育”也成为热点话题。如何以数字之翼助力美育拓展新边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近年来持续思考着这一课题。 艺术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艺术的“术”,说明其有利用工具或材料加以创造和表现的技艺属性,不同的物质载体和技艺方法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或门类,如绘画、书法、篆刻等。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的“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一
“五育融合”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到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进而实现五育的整体生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为,依托本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寻找思政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契合点,从理念融合、学科融合、活动融合等多维度构建大思政课程,无疑是一种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策略。 一、树立包容的思政课程育人理念 “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是鲁迅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
随着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各地开展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用考试来衡量科学教育质量、用学科教育来代替科学教育的倾向,相关部门有必要加以规范提醒。 科学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科学教育,立足专业优势,配合学校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自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以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它寄托着我们奔向星辰大海的梦想。”在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2025年科学实践作品比赛”中,学生刘芷菁、刘珂璠、任思齐团队设计的“宇航员多功能体能训练器”让人眼前一亮。这一装置通过喷气式升降机模拟超重、失重环境,利用弹性载人舱进行离心力训练,让飞行员、宇航员在同一空间完成多种适应性训练。团队成员表示,在项目研发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若能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今天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让我们把绿色的希望种进泥土,在岁月沉淀下,收获枝繁叶茂的美好未来。 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推动美育的发展,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共同探讨的重要议题。3月5日,正值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传承雷锋精神 感悟艺术之美”主题教育活动,为这一话题增添了生动注脚。 当日,北京雷锋小学微光志愿服务队走进中国美术馆,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在3月6日的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 其中重要一点,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2025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思政课是落实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四川邛崃作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乡土美育资源优势。邛崃市教育局依据《邛崃市中小学高质量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试行)》,充分挖掘丰饶的物产资源、乡土技艺资源、乡土人文资源等,形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美育新格局。 建强乡土美育师资队伍。上好美育课,关键在教师。邛崃市教育局先后选派美术、音乐学科为主的3批260余名教师赴成都市中心城区学校进行脱产跟岗学习,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五育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当前,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以“玉米的一生”为劳动课主题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旨在尝试解决以上问题,以期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五育并举。 一、基于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玉米的一生”跨学科课程目标 (一)德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