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开封市召开,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工作会议部署,就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旅强省作出安排。省委书记刘宁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出席。 刘宁强调,召开这次大会作出系统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文
学生走进实验室,用图形化编程工具操控机器人完成任务;在科技企业,分组合作搭建智能垃圾分类模型,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精准分类……时下,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AI研学成为研学市场“新宠”,如何规范其发展,以此助力人工智能教育?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暑期临近,学生家长刘小平正为孩子筛选新的AI研学项目,“孩子对AI很感兴趣,我们也想让他往这方面发展,所以今年暑假打算让他参加相关的研学活动,去华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然而,这场以“知行合一”为内核的教育改革,却在实践中遭遇了形式化困境。当劳动课沦为照片墙上的摆拍、课程表上的虚设时,我们不得不深思:这场教育变革究竟需要怎样的系统性重构?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价值认知、课程建设、监管机制、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五个维度进行立体化革新,构建劳动教育的完整生态链。 第一,重构价值认知。劳动教育的形式化困境,本质上是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能提供直观的文物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能打破学科壁垒,重组教学内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博物馆+大主题:厘定博物馆思政学习目标 我们梳理了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与多家博物馆资源的结合点,明确不同学段博物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目标的纵向衔接,围绕不同年级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的通知 教职成函〔2025〕330号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
文化兴则国运兴,少年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19日视察洛阳龙门石窟时指出,“小朋友们要多到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为新时代青少年美育指明方向。 6月21日,由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洛阳市委等指导,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寻溯洛阳十三朝”公益写生采风活动第二站,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以少年儿童为主体,通过实地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专题讲座、实践研学、主题研修等方式,面向全体师生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职业学校 “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2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素质教育,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 破题:从“学科孤立”到“科学+”融合 枣庄市立新小学致力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现实中,一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照本宣科、以教代劳,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有的学校课后作业流于形式,学生只需“摆造型”,家长拍照打卡、应付了事。部分学校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引人担忧。 自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独立成课”以来,各地学校对劳动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然而,劳动教育这门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