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近日印发“童心向党 筑绿中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方案,提出开展“做大国少年 护绿水青山”生态研学活动。用好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童画森林”生态美育等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活动,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积极互动与资源共享,建设研学资源库,推荐特色研学线路。 一起来看详情内容。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中国儿童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工技艺、传统工艺等都与劳动课程紧密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传统工艺制作,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被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济南市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实践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发《我是非遗小传人》劳动教育课程。 《我是非遗小传人》劳动教育课程利用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学校、发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实地体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研学活动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偏离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国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如何以有趣的国史教育方式融入研学活动,取代过度娱乐化现象,成为当前研学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通过国史研学
牢牢把握教育三重属性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日前,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晓峰在接受洛报融媒记者专访时说,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
当下人工智能火爆全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当城市孩子在科技馆里体验VR设备、在编程课上设计机器人、用3D打印机制作项目成果时,农村孩子可能正面临专业师资匮乏、实验器材陈旧、教学方式过时等困境。面对这个关乎人生公平和民族未来的时代挑战,农村学校该何去何从?答案不言而喻——挺膺担当、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对此,农村学校可以做好三个方面的“加法”。 相信“我能行”,做好观念优化的加法 科学教育是提
宜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宜阳县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教基一〔2019〕13号)和《洛阳市教育局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洛教基〔2020〕2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深入开展,切实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
世界是一本大书,研学是行走的课堂。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学习并非简单的“场馆+实践”,打造深度体验的“行走思政”,是以博物馆资源为载体,通过素养导向的目标链设计、表现性的任务群构建以及主题性实践,形成连续的学习链。 我们以学校的“大运河博物馆思政课”为例。 基于不同学段设定目标 大运河经江苏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8座城市穿流而行,沿线有多家博物馆讲述着运河人的故事。 在大运河博物馆思政课的内
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3个方面明确了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繁荣生态文艺创作、打造生态文化阵地、推动生态文化出海、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等10项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质量,通过阅读筑牢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根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